【青图云课堂】欢乐的火把节

来源:    作者:   阅读: 次    日期:2022/07/22

火,是人类第一次支配的一种自然力,

对火的认知和使用,

推动了人类从蛮荒时代走向文明时代。

火代表着光明,

为人类点亮黑暗的夜空;

火代表着温暖,为人类驱离寒冷;

火代表着家庭,

灶堂和火塘曾是房子里最为神圣的空间。

在中国各民族中都有着关于火的丰富民俗传统,

火把节就是其中之一。



本期青图云课堂

小编带你走进

中国少数民族节日——火把节,

在热闹欢乐的氛围中,

感受节日文化魅力,感悟民族团结,
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!



火把节,一些民族又称“星回节”,是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、拉祜族等彝语支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,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,被称为“东方的狂欢节”。在这些彝语支民族中,有着深厚的关于火的信仰,人们以火熏田除祟、驱疫去灾、灭虫保苗、催苗出穗、祈求丰年、招引光明、迎接福瑞。2006年,经国务院批准,火把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
火把节的节期

不同民族的火把节节期有一定的差异。彝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,白族在农历六月二十五举行,拉祜族在农历六月二十举行,节期二至三天。其中彝族火把节最为壮观。1994年,凉山州委、州政府立足于将凉山彝族火文化推向世界,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,赋予了凉山彝族火把节新的内涵和时代与国际特征,这个节庆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,使火把节闻名遐迩,被誉为“中国的狂欢节”。



彝族火把节知多少

★由来传说

关于火把节的由来,在彝族有众多传说,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讲述的:传说很久很久以前,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,向地上撒下数不胜数的蝗虫啃咬着庄稼。但是,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。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,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。人们点起了火把,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。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,人们终于消灭掉了“天虫”。为了纪念这次胜利,庆祝五谷丰收,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,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,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。久而久之相沿成俗,从而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。


★节日风俗

火把节,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一般历时三天,分为祭火、传火、送火三个阶段。

火把节第一天:祭火。

这一天,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,集体分享,并备酒肉祭祖。夜幕降临时,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,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,由毕摩(彝族民间祭司)诵经祭火。然后,家家户户,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,游走于田边地角,效仿以火驱虫的传说。

火把节第二天:传火。

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,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。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提拉巴,赛马、摔跤、唱歌、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。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诗玛,身着美丽的衣裳,撑起黄油伞,唱起“朵洛荷”、跳起达体舞,热闹非凡。

 

火把节第三天:送火。

这是整个凉山彝族火把节的高潮。这一天夜幕降临时,人人都会手持火把,竞相奔走。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,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,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,沉浸在火海、歌海、舞海及花海中,尽情欢歌热舞,直到天边吐鱼肚白,雄鸡唱晓,场面极其壮观。故也有“东方狂欢夜”之称。

彝族人认为“星星是天上的灯,火把是彝家的灯”。在火把节的狂欢中,人们增进了了解,使家庭更加凝聚、家族更加团结、社会更加和谐!



“风把白石吹拢,

弓把羊毛弹拢,火把使亲人聚拢”

火把节作为彝族传统文化中,

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,

承载着彝族人的民族记忆。

在火把节的狂欢中,

人们围着火把尽情歌舞,感受着生活的美好;

接下来,让我们用多彩画笔,

围着圆圆草帽,舞动笔尖,感受创意手作的美好吧!


创意涂鸦帽—圆形大转盘

【详细制作步骤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】


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,

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。

在华夏大地上,

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,

以如火的热情,

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,

贡献着自己的才智!



观看更多内容视频体验方式:

电脑端访问方式:

打开青岛市图书馆官网(www.qdlib.net),点击首页右上角“访问数字资源”,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,进入数字资源馆外访问平台,点击“妙趣手工坊”即可使用。

微信端体验方式:进入青岛市图书馆公众微信号-青图悦读-云上青图-妙趣手工坊,即可使用。

青图动态
读者服务
数字资源
活动预告
活动报道
青图之窗

新浪微博

微信公众平台

移动阅读平台